第一、健全農產品標準化生產體系。
根據國際通行標準、國家標準、行業標準和生產需要,制定、修改、完善品牌農產品的生產技術規范和操作規程,做到“有規可依”。制定完善的農業投入品管理、產品分等分級、產地準出、包裝標識等方面的標準,制定簡明實用的操作手冊,建立起既符合農產品實際又與國際、國家和行業標準接軌的農業標準化生產體系。同時,農產品企業要和種植戶達成戰略合作,在農產品供銷期間,加強種植戶的品牌觀念,為農產品質量、安全以及口感等提供保證,為農產品品牌建設奠定良好的基礎。
如四川資中血橙構建了一整套完善的標準化生產規范:血橙的種子要經過嚴格的挑選和處理,種子裝袋的重量、運輸等都要嚴格把關,種子在發芽后,要按照標準配比和頻率施肥,甚至施肥的位置也要固定。種子發芽成“奶苗”,再培育一年,然后嫁接,再培育兩年,待其長成“壯苗”后即可移栽至基地。其后還要對果樹修枝塑形,保證其高度、枝條生長情況一致,采摘時間也經過農林局、血橙協會等機構科學的分析,由資中縣政府親自發文,明確采摘時間為每年的1月1日,確保優質的資中血橙到達消費者手中能有最完美的品質,為資中血橙的品質、品牌維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。
第二、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。
一方面,推行農產品條碼制度(產品準出證明或二維碼標識)或視頻追溯系統,建立產銷區一體化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信息網絡,實現生產記錄可存儲、產品流向可追蹤、儲運信息可查詢,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。另一方面,加大農產品投入品監管力度,嚴厲查處違禁農藥、獸藥、漁藥的生產、銷售、使用等違法行為,提高品牌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。
如在“2018中國區域農業品牌影響力”排名第一的 “五常大米”,在發展初期曾因 “假冒”、“摻假”、“調和”等負面消息,一度遭遇信任危機。但近年來,黑龍江省五常市通過建設產品溯源服務體系,有效監管五常大米品牌使用者的生產與銷售行為。如2016年,五常市依托農業物聯網,建設了五常大米追溯平臺和五常大米網,對五常大米實行“三確一檢一碼”溯源防偽,實行“一物一碼”,提出了“購五常大米、認溯源標識”“五常大米、一碼鎖定”的口號。消費者通過終端點擊或者掃描溯源防偽碼,可以直接查到種植地塊、加工、倉儲等信息,實現全程可追溯,有效的維護了消費者權益,也增加了農戶的收入,促進了五常大米品牌的良性可持續發展。
第三、打造突出的農產品品牌形象。
聘請品牌設計機構,結合當地文化與產品特色,挖掘品牌自身內涵,設計具有當地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蘊的農產品品牌符號,塑造鮮明的品牌個性。具體包括品牌名稱、品牌標志、品牌包裝等。打造完成后對整體品牌形象進行品牌商標注冊和版權登記,取得產權保護。
如浙江麗水市所創意的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“麗水山耕”,結合了東方傳統農耕方式“耕種”、麗水突出的山地地貌形態和“麗水”的地理區域名片,提煉出了“麗水山耕”這一品牌名稱。品牌口號方面,麗水山耕從麗水農業的獨特文脈出發,追溯至中國哲學“道法自然”的源頭,宣揚保留傳統生態農耕方式,生產生態精品農產品,與消費者分享來自麗水的原生態美味,提供享受淳真、原味生活的機會與體驗,即“法自然,享淳真”的品牌口號,在提高文化調性的同時,迎合了市場對傳統農耕時代安全、自然生活的向往,再加上政府的背書,迅速讓農產品實現了溢價。